您现在的位置是:国内新闻网 > 财经

准噶尔被灭全族!乾隆至少给了准噶尔三次机会,但都没抓住

国内新闻网2025-04-04 21:48:45【财经】38人已围观

简介

清朝时期,西北部一直有一个劲敌:准噶尔汗国,这是一个实力相当强大的部族。从康熙皇帝开始,清朝就多次派兵征讨准噶尔,直到乾隆时期才彻底平定。在乾隆时期,准噶尔汗国和清朝发生过多次碰撞,而乾隆先后给过准噶尔三次机会。但是,准噶尔都没有抓住

清朝时期,西北部一直有一个劲敌:准噶尔汗国,这是一个实力相当强大的部族。从康熙皇帝开始,清朝就多次派兵征讨准噶尔,直到乾隆时期才彻底平定。在乾隆时期,准噶尔汗国和清朝发生过多次碰撞,而乾隆先后给过准噶尔三次机会。但是,准噶尔都没有抓住这三次机会,最终,准噶尔全族被灭,准噶尔汗国也就此成为历史名词。那么,清朝为何一定要灭掉准噶尔,乾隆皇帝又为什么要给准噶尔汗国三次机会呢?康熙亲征准噶尔清朝建立后,蒙古族一直是清朝的部属,没有独立建国的能力。而准噶尔,最初仅仅是漠西蒙古中很不起眼的一部,别说建国了,就连存在感都没多少。直到噶尔丹成为准噶尔的首领,准噶尔这个部族才逐渐发展起来。康熙二十六年,趁着中俄在边界谈判,噶尔丹派人偷偷会见了俄国代表戈洛文。会谈结束后,噶尔丹和俄国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,随后,噶尔丹率领军队攻打喀尔喀蒙古。不得不说,噶尔丹的实力还是很强的,喀尔喀蒙古根本不是噶尔丹的对手。过了几招后,喀尔喀蒙古不得不南下寻求清朝的庇护。康熙二十七年,康熙接见了被噶尔丹打得抱头鼠窜的喀尔喀蒙古部族的代表。随后,康熙为了教训噶尔丹,亲率军队征讨噶尔丹。这一时期,噶尔丹的实力虽然不弱,但是还没有清朝那么强。而且,清朝军队是在康熙的带领下作战的,士气不是一般的高。因此,噶尔丹在这一战中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,最终不得不逃到山上暂避锋芒。之后,噶尔丹趁着清军不注意,带着残部逃回了准噶尔的属地。而噶尔丹之所以能逃走,是因为派了使者和清朝求和。这一下可把康熙惹怒了,第三次征讨准噶尔时,康熙派人策反了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。最终,走投无路的噶尔丹不得不服毒自尽。不过,准噶尔之乱并没有因为噶尔丹的自尽而结束。短暂的平静之后,贼心不死的准噶尔再一次掀起了反叛的浪潮。这一时期,清朝也换了皇帝,而且是武力水平不怎么高的雍正。雍正光显寺之战雍正九年,准噶尔再次爆发叛乱,雍正遂派兵征讨准噶尔。和之前不同的是,这一次整套,差点葬送了清朝的精锐部队。当年,策妄阿拉布坦背叛了噶尔丹,致使噶尔丹自尽而亡,后来他顺利当上了封疆大吏。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后,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成功成为新的封疆大吏。噶尔丹策零不满于现状,遂发动了震动清朝的叛乱。不同于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,噶尔丹策零拥有很高的军事水平。此外,他的对手还是不怎么通晓军事的雍正皇帝。战役开始后,噶尔丹策零利用自身对地形的熟悉,将清军引入了易守难攻之地。随后,噶尔丹策零命令大军将清军围了个水泄不通。等到清军反应过来时,已经来不及了。这一战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和通泊之战,清军在这一战中损失八千余人。清朝实行精兵政策,八千人的伤亡,对清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。据历史记载,和通泊之战结束后,八旗几乎家家戴孝,武将人才差一点就断层了。次年,雍正皇帝不肯死心,又派了大军征讨准噶尔。这一次,雍正皇帝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,派遣了熟悉准噶尔的将领出战。在光显寺,清军大败准噶尔军队,准噶尔在这一战中至少损失了一半的人马。噶尔丹策零失败后,他知道再打下去已经不可能取胜了,于是主动求和。求和时,雍正皇帝已经病逝,此时清朝的皇帝已经是乾隆皇帝。也正是在乾隆皇帝在位时,准噶尔被灭族,准噶尔汗国也自此成为历史名词。乾隆族灭准噶尔准噶尔来求和时,清朝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,不适合大规模用兵。因此,乾隆答应了准噶尔的求和,准噶尔也因此迎来了十年的恢复时期。十年后,噶尔丹策零身亡,因为继承人的问题,准噶尔汗国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。经过数年的斗争,准噶尔汗国的实力大不如前,首领也不如前几代英武。这个时候,阿睦尔撒纳的出现,让准噶尔进入了更加混乱的时期。更离谱的是,在准噶尔内斗的同时,准噶尔还发生了严重的瘟疫。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,让准噶尔实力再度削弱。知道这个消息的乾隆皇帝立刻下令对准噶尔用兵,打算将准噶尔纳入清朝版图。经过激战,实力大不如前的准噶尔不敌清军,最终不得不向清朝投降。此时,志得意满的乾隆皇帝接受了准噶尔的投降,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,还将阿睦尔撒纳封为高官。结果没过多久,阿睦尔撒纳就反叛了,还杀死了清朝的高级将领。乾隆皇帝怒不可遏,继续派遣大军征伐准噶尔。阿睦尔撒纳见状,再次选择投降,而且保证日后再也不会反叛。结果,阿睦尔撒纳又反叛了,造成了比上一次更加严重的后果。前前后后,阿睦尔撒纳一共三次投降,也三次叛乱。这一次,乾隆皇帝的面子再也挂不住了,他决心灭掉这个多次出尔反尔的民族。在乾隆皇帝的铁血手腕之下,准噶尔全族被灭,准噶尔汗国自此成为历史名词。参考资料:《清史稿》《清圣祖实录》《清世宗实录》《清高宗实录》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35)

热门文章

站长推荐